2015年12月21日星期一
鋼琴調律並非“小菜一碟”
在我的調律生涯中,聽過這些說法:鋼琴買賣“只要有儀器,鋼琴調律小菜一碟”,“只要會彈鋼琴就會調琴”,“XX琴行XX老板在音樂學院是學吹小號的,他賣出去的琴全是自己調律”。還見過兩兄弟合作調一台鋼琴,弟弟一邊擊鍵一邊操作扳子,教鋼琴的哥哥(不會調律)在旁邊聽音,哥哥說“准了准了”,弟弟就停手。這些說法和現像,大概意思就是鋼琴調律很簡單,未經專業訓練也能勝任。為此,談談我的實踐心得:
一、鋼琴調律的非單一性
鋼琴調律,還應包括鋼琴修理、機件調整、音色處理,甚至為用戶答疑。
有人把一位出色的調律師稱為“中古鋼琴鋼琴華佗”,因為當鋼琴有“毛病”時他能“治”(修)好;當機件失調時,他能調整好;當音律不准時,他能把音准調好;當音色不均勻時,他能整理好;當用戶提問時,他能解答好。鋼琴搬運如果只有音樂藝術功底,並不具備鋼琴維修、調整、調律等一整套專業技能就上門調律,遇到機件有故障,用戶又要求及時排除時,可能會因摸不准“脈”而難以“對症下藥”。
二、鋼琴調律的專業性
一個合格的調律師,必須具備調律理論知識和工具使用、調律姿勢、運扳要領、調律流程、“握釘力”保護等技能,經過長期規範的訓練,達到職業要求。如果僅憑會看儀器或“畢業於XX音樂學院”去調律,要在一定時間內把一台鋼琴調音鋼琴兩百多根弦的音准調到位且不易跑音,恐怕困難。有位搞藝術的朋友曾對我講,他調一架音律偏離幅度不大的新琴竟用了4小時,調完後連自己也不滿意。
三、鋼琴調律的藝術性
一位訓練有素的調律師,把簡單重復的動作做得出神入化,耳、眼、手配合天衣無縫,富於律動之美。擊鍵,講究時間變化、講究速度變化、講究力度變化、講究手指變化;聽音,不但能聽出哪些音程“拍音”快了,哪些音程“拍音”慢了,哪些音程純淨無拍,而且能聽出哪是“假拍”,哪是琴內雜音,哪是機件撞擊聲,通過某些聲音准確判斷故障部位,及時對症修理;運扳(使用扳子),快而不亂游刃有余,有效保護弦軸和弦軸板的“握釘力”,適應張弦系統的變化規律,保證音准穩定時間。
總之,調律師創造性的擊鍵、聽音、運扳,只有規律可循而無公式可搬,一切出於心又歸於手,可謂之調律藝術。
四、鋼琴調律的聽覺訓練
聲音可耳聽,不可眼看,盲人調律精度不在健全人之下。“鋼琴調律的聽覺,是在一般音樂聽覺基礎上更加‘理性化’的聽覺”。“能以聽‘拍’為手段,把音高變成可以計量的客觀標准”(《中國樂器》2004第8期第27頁,作者金先彬)。有人把“一般音樂聽覺基礎”比做“音樂耳朵”,把聽“拍音”比做“數學耳朵”或“物理耳朵”,未經特殊聽覺訓練就調律的朋友,確實具有“一般音樂聽覺基礎”(音樂耳朵),如果沒有“理性化”的聽覺(數學耳朵或物理耳朵),即使是教鋼琴的,學聲樂的,吹小號的,開琴行的……真正要搞好鋼琴調律,仍還有一段路要走。
五、音准儀的利用
“即使被稱為優質調律的,在鍵盤的七個八度中,也可以發現有五個地方有規律地超過兩音分的誤差”([美]懷特《鋼琴調律與有關技術》第167頁)。雖然音准鋼琴收購儀在鋼琴修理、機件整理、調律扳子控制、音色處理等方面難以發揮作用,但音准儀對糾正聽覺疲勞造成的誤差,以及平時不被注意的聽覺習慣造成的誤差提供了幫助,並為調律師進行聽覺訓練、調律研究和數據分析提供了依據,有利於提高調律師的水平和調律精度。“應該承認,人耳加電子耳會如虎添翼”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